10.2025 主頁 > 美膚塑形 > 激光嫩膚 > 預防大腸癌的5個關鍵技巧:從管理大腸瘜肉開始

在台灣,大腸癌已連續多年位居十大癌症發生率的前三名,這是一個值得我們高度關注的健康議題。許多人都不知道,大多數的大腸癌其實是由良性的大腸瘜肉逐漸演變而來的。這個轉變過程通常需要5到10年的時間,這其實給了我們很充足的預防機會。定期接受篩檢就像是為腸道健康買了一份保險,能夠在大腸瘜肉還處於良性階段就及時發現並處理,有效阻斷它發展成大腸癌的可能性。
目前最有效的篩檢方法包括糞便潛血檢查和腸鏡檢查。糞便潛血檢查非常方便,可以在家完成,適合作為初步篩檢工具。如果檢查結果呈現陽性,就需要進一步接受腸鏡檢查。腸鏡檢查雖然需要做一些準備工作,比如清腸,但它最大的優勢是醫生能夠直接觀察到腸道內的情況,如果發現大腸瘜肉,可以在檢查過程中就直接切除,真正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國民健康署目前提供50歲至74歲的民眾每兩年一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建議符合資格的民眾一定要善用這個資源。
除了政府提供的篩檢計畫,有大腸癌家族史或本身有腸道症狀的民眾,應該考慮更早開始定期檢查。我曾經遇過一位45歲的病患,因為父親罹患大腸癌而提前接受腸鏡檢查,結果發現了多顆大腸瘜肉,及時切除後避免了可能的癌變風險。這個案例告訴我們,了解自己的風險並採取積極的篩檢行動,確實能夠有效預防大腸癌的發生。
飲食習慣與腸道健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特別是對於預防大腸瘜肉的形成和大腸癌的發生。現代人的飲食往往過於精緻,缺乏足夠的膳食纖維,這會導致腸道蠕動變慢,延長有害物質在腸道內停留的時間,增加腸道黏膜受損和大腸瘜肉形成的風險。膳食纖維就像是腸道的清道夫,能夠促進腸道蠕動,縮短糞便在腸道內的停留時間,同時還能吸附並帶走部分有害物質。
建議每天至少攝取25到35克的膳食纖維,這可以透過多吃全穀類、蔬菜、水果和豆類來達成。例如,早餐可以選擇全麥吐司或燕麥粥,午餐和晚餐確保有一半的餐盤是蔬菜,點心時間可以選擇水果或堅果。特別推薦高纖維的食材如地瓜葉、秋葵、木耳、奇亞籽等,這些都是很好的纖維來源。同時,發酵食品如優格、泡菜含有益生菌,有助於維持腸道菌群平衡,對預防大腸瘜肉也有幫助。
另一方面,過量攝取紅肉和加工肉品已被證實會增加大腸癌的風險。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加工肉品列為一級致癌物,紅肉則被列為2A級可能致癌物。這是因為在高溫烹調紅肉和加工肉品的過程中,會產生多環芳香烴和異環胺等致癌物質。建議每週紅肉攝取量不超過500克,盡量選擇蒸、煮、燉等低温烹調方式,避免燒烤和油炸。加工肉品如香腸、火腿、培根等應該盡量少吃或避免。
規律運動不僅能幫助維持健康體重,還能直接促進腸道健康,降低大腸瘜肉和大腸癌的風險。肥胖,特別是腹部肥胖,會增加體內發炎反應和胰島素抗性,這些都是已知的大腸癌風險因素。研究顯示,體重過重或肥胖的人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比體重正常者高出約1.5倍。運動能幫助控制體重,減少脂肪堆積,特別是內臟脂肪,從而降低相關風險。
運動還能直接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順暢。當我們運動時,腹肌收縮和橫膈膜的運動會對腸道產生按摩效果,刺激腸道蠕動。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等特別有助於改善腸道功能。建議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75分鐘的高強度有氧運動,搭配每週2次的肌力訓練。即使是日常生活中的小改變,如多走樓梯、短距離步行代替騎車,都能為腸道健康帶來益處。
我經常建議患者從簡單的步行開始,每天30分鐘的快走就是很好的起步。有一位60多歲的病患,在發現有大腸瘜肉後開始每天健走,配合飲食調整,一年後回診檢查,不僅體重減輕了,腸道狀況也明顯改善,沒有再發現新的大腸瘜肉。這個例子說明,運動確實是預防大腸癌的有效方法之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喜歡且能持續的運動方式,讓運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負擔。
吸菸和過量飲酒都是大腸瘜肉和大腸癌的重要危險因素,這點常常被大家忽略。香菸中含有超過70種已知的致癌物質,這些物質不僅會影響肺部,也會透過血液循環到達全身,包括腸道。研究顯示,吸菸者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比非吸菸者高出約20%到60%,而且風險隨著吸菸量和年數的增加而上升。菸草中的致癌物質會直接損傷腸道細胞的DNA,增加細胞異常增生的機會,從而形成大腸瘜肉並可能進一步發展為大腸癌。
值得慶幸的是,戒菸永遠不嫌晚。停止吸菸後,腸道黏膜受損的風險會逐漸降低,研究顯示戒菸10年後,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可降至與非吸菸者相近的水平。對於想戒菸的人,可以尋求專業協助,如醫院的戒菸門診,使用戒菸藥物配合行為治療,成功率會大大提高。同時,避免二手菸也很重要,因為二手菸同樣含有有害物質,會增加腸道病變的風險。
酒精則是另一個需要關注的風險因素。過量飲酒會增加大腸瘜肉和大腸癌的風險,特別是直腸癌。酒精在體內代謝後會產生乙醛,這是一種已知的致癌物質,會損傷細胞DNA,干擾葉酸吸收和代謝,影響腸道細胞的正常修復和更新。建議男性每日酒精攝取量不超過兩份,女性不超過一份(一份約等於一罐啤酒、一杯葡萄酒或30毫升烈酒)。對於已經有大腸瘜肉病史的人,最好能進一步減少飲酒量或完全避免飲酒。節日期間若無法完全避免飲酒,建議飲酒前先進食,飲酒時多喝水,減緩酒精吸收速度。
了解自己的家族史是預防大腸癌非常重要的一環,因為遺傳因素在大腸癌的發生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如果一等親(父母、兄弟姐妹、子女)中有大腸癌或大腸瘜肉的病史,個人罹患的風險會比一般人高出2到3倍。風險更高的是那些有遺傳性大腸癌綜合症家族史的人,如家族性大腸瘜肉症或林奇綜合症,這些遺傳性疾病會顯著增加大腸癌的風險。
建議每個人都應該了解自己的家族癌症史,特別是腸道相關的疾病史。如果發現家族中有多人罹患大腸癌或大腸瘜肉,特別是在年輕時(50歲前)就發病,或者一人罹患多種與遺傳相關的癌症,就應該考慮接受遺傳諮詢和基因檢測。早期識別高風險族群,可以讓這些人更早開始篩檢,並採取更積極的預防措施。例如,有家族性大腸瘜肉症的人可能需要在青少年時期就開始定期腸鏡檢查,並考慮預防性藥物或手術治療。
根據家族史評估結果,醫生可以幫助制定個人化的大腸癌預防計畫。這可能包括更早開始篩檢、縮短篩檢間隔、使用不同的篩檢方法,或是建議特定的生活方式調整。我有一位38歲的病患,因為母親在45歲時診斷出大腸癌,所以提前接受腸鏡檢查,結果發現了多顆大腸瘜肉,及時切除後大幅降低了未來罹患大腸癌的風險。這個案例顯示,了解並正視家族史,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確實能有效管理大腸癌風險。即使有家族史,也不代表注定會患病,而是意味著需要更積極地採取預防行動,這樣才能真正掌握腸道健康的主導權。
by Gina 瀏覽 0